山之言茶寮 | |||
设计者 : | 长沙悟空室内设计事务所 | ||
类型 : | |||
获奖名称 : | 2022年 空间陈设美学奖 优秀奖 | ||
证书编号 : | 22322348 | ||
本案创意之初,设计师便以极为朴素的手法,描绘一处蔽于市井,不慕浮华、养邃蓄深、清浅如许的空间景象,无须用新奇的、夸张的造型去干扰存放于此的心灵,让悟境与物事区别开来,达到超然于物外的清雅之境。 品茗为清心净本之雅事,澄怀静坐,物外高隐,净斋煮茶,幽兴无边。蕙风一阵,茶烟袅袅而沁心,残阳半丈,疏影浮浮而隐神,端坐席上,物我两忘,祗当山间野云,不尚虚礼,乐作林里清风,不求闻达。所谓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以虚静之心印认世界,此为宋画中"听玉"之境界…… 正如宋《听玉图》题诗所述:"不然吾自吾,竹亦自竹耳。虽日与竹居,终然邈千里。请看太始音,岂入筝琶耳"。 人在欲望的瀚海中泅渡,难免有压迫感和撕裂感,常会发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叹息。 设计师在现代建筑中植入古人的庭院形态,通过山型时光隧道步入远古,旨在隔离当下都市的车水马龙和灯红酒绿,还原一处古人所推崇的人文场域,从而获得暂时的心灵安抚和平衡:窗外竹影交错,低枝入窗;檐下芳草缛苔,芳菲叠砌,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客人着古装入席,与环境融为一体,恍若隔世般…… 茶寮主营品茗,兼花艺、礼品、禅修、雅集等功能,设计初衷是期望呈现一个具有包容性和多变性的空间形态,从而打破空间的局限,提升空间的使用价值。 除了传递给顾客熟悉的茶寮气息外,设计师还侧重以当代人的观察视角在具象元素中生发抽象元素,在抽象元素激荡具象元素,所谓掛画不为画,以画为礼,敬天地、显真性,天地间以人为本的道场油然而生,斗茶不为茶,以茶为和,气韵生动,自然造化,生命的性灵在击拂中融合,焚香不为香,以香为乐,乐山水,行正德,弥漫的是身心修得的品味和格调。插花不为花,以花为诗,束云归砚,载梦入花,器皿中插出的是风雅颂。古人的掛画、斗茶、焚香、插花四般雅闲之事,无不以具象的事物,修身养性,陶冶心灵,从而传递抽象的情意。 而构成人文空间具象与抽象互为影响的关键,是玄览之道和因借之法,前者关于世界观,后者关于方法论。玄览之道为空间的欣赏体系,出自《老子》"滌除玄览,能无疵乎?"即排除经验和欲望,让内心去体验和直观万物。因借之法为空间的营造方法,典出《园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基于此法,茶寮空间设计上,通过内置具象的传统古建回廊,将多个业态有机串联起来,不生硬地加入分区或屏障,功能区间互为思辨,又自成独立语境,传递浓郁的人文景象。 禅宗文献中也记载了隐与真的关系,认为吾无隐乎尔,隐是生命的困顿,是一种被知识、情感、欲望所遮蔽的状态,无法接纳当下,更无法活出真我,并未做到真正的开悟,万物虽在目前,却如隔千里…… 设计师无意将茶寮打造成小"隐"之所,更希望以茶为媒,配合开放的业态和周全的服务,成为都市人精神的小"瘾"去处,既能休养生息又能呼朋唤友,它装满了人间的烟火,也承载了心中的诗意,远山为屏,当窗而列,修竹为院,煮茶而欢,使都市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都能活成一片最自由的云朵。 茅作庐,石为阶,目无尘氛。梧桐吟,茶烟起,心生清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