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BR美集会所-空间陈设美学奖-陈设中国晶麒麟奖
龙港BR美集会所

设计者

璞素空间设计

类型

酒店、会所类

获奖名称

2020年 空间陈设美学奖 优秀奖

证书编号

20322313
一隅侘寂,芥子纳须弥 艺术的使命不是模仿自然,而是表现自然,找寻自然最本真的美并将其还原放大。 一个自然的空间会在精神层面上与人发生互动对话,并产生某种共鸣...... 本案位于龙港最早期的别墅群之一,与现在钢筋混凝土的巨兽相比,其预制板的构成可谓脆弱不堪。但偏偏独立的院落郁郁葱葱,建筑本身也幽幽的居于龙港一隅,或说太旧,或说太破,总给人不争不抢的感觉,亦随时代发展,也不随波逐流。 为了使建筑空间能够恰如其分地融入其中,设计师不断追寻建筑空间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并引入日本美学的侘寂来诠释“新与旧”的平衡。 从老旧的物体的外表下,显露出一种充满岁月感的美;这正是设计师想要打造的一个别样空间,不是单纯的“现代;美式;欧式”等等,而是度身定制,契合地利人和。 于是乎,探寻由冬入夏,平衡从旧到新,点点滴滴的侘寂之美最终萦绕在BR集美会所的砖瓦之间,呈现如终。 进入牌坊后,曲径幽深,步行数十步堪堪来到门前。这是个平心静气的过程。 轻推木质移门,缓而打开后映入眼帘的是火山石缱绻着白色外墙;垂落的屋面稻草撩拨着大片的透光玻璃;信步院中,踢沓着路面的碎石子,院中原有的石榴树“野蛮”的伸展开枝叶,与移栽的热带植物交相呼应。 试着站在玻璃栈桥上,闭上双眼、张开双手去拥抱这一切,用心去听,这何尝不是大自然馈赠的一场空灵的交响乐。 我们无非是将自然的馈赠以另一种形式妥善的展示在此罢了。 “水磨石、老木头、水泥本色、稻草漆”等等材质在合理的构成下勾勒出侘寂的线条,各式软装配饰又填补侘寂的色彩,共同绘制出这副侘寂之画。 或闲坐一方水池旁,端详水中倒影,或静坐椅中,阅一本闲书,或约三五好友嬉闹成群,树影为邻,微风拂面,几片树叶悠然下落。 入室,水磨石的方圆甜品吧台、老木头搭构的展示柜、竹编的吊灯、水泥的卡座以及触目可望的庭院,新与旧的碰撞在这个等待区特别浓烈,墙面在稻草漆的包裹下尤显质感。 闲坐其中,抬头远眺将山林树影一览无余,低头看得到古老土墙的遗迹,演绎出一场现代与传统的对话。 从中可以感受到设计师对这片场地新旧关系的回应与阐释,这片老建筑在此刻仿佛得到了“重生”。 大片的透光玻璃,抬眼便能看到郁郁葱葱的院落,置身其中静心静神,好不惬意。 窗户边垂挂的白色薄纱帘,恰到好处的遮光度,高品质的垂感,都彰显着整个空间的“侘寂”。 微风轻轻吹起薄纱帘幔,如同浮华过境般轻柔了整个空间,时间在这里也似乎变得缓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墙体转角都做了圆弧处理,圆弧的柔和、优美,会令人感到流畅,环绕于以泥墙和玻璃的建筑体内,刚柔并济,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上讲空间情感表现得深入细腻,同时也让这个空间充满人文关怀和温柔。 长排的展示台上错落着些饰品,滋啦着火星的蜡烛温暖着这个空间。 “自然”的趣味渗入空间每个角落,诉说着大巧若拙,由自然而生的无设计美感。 弧形楼梯依偎在一旁,随着白色钢构的扶手延伸至二楼。 沿着弧形楼梯蜿蜒而生,蜡烛的光在留白的墙面上留下人影,形成动态的装饰。 随意推开一扇木门,是私人美体的小房间。 房间的设计将白墙与木质材料相结合,将空间变得自然纯粹,配以现代化简约的装饰,映出低调与雅奢,提升室内的整体气质。 穿过房内弧形门洞,木质梳妆台搭在水泥卡座上,转而连接的是台盆和两两相邻的浴缸,方正的淋浴房落在一旁。 房间对景开窗,大面积层叠的绿色是居室的背景,摄取时刻不同的自然,把这片山林真实的放在你面前。 四周的玻璃包裹着房间灰色的线条勾勒图框边界,如嵌入整个建筑的不同镜头,顶面的玻璃内嵌着木条,隐私却也不完全遮光。 玻璃房外这是小小的露台,高起的植物成排的围挡在玻璃外,恰好的隔断了部分视线,保证室内的私密。 特别偏爱圆形淋浴的房间,整个房间的墙面由上至下皆是清水水泥漆,云团似的纹理搭配三角的木质斜顶,白色的圆形淋浴房微微提亮整个空间,开门便扑面而来舒心的气息。 细腻雕琢粗犷,残缺勾勒圆满。这是侘寂在这个空间最好的体现。 休闲之所就是这样——静静地、轻轻地包覆着整个空间。灵活的空间变化,可以切割动与静的空间。不强烈的固定造型让空间柔和,简单利落的线条、灰色的护墙缓慢地蔓延在整个室内空间中。 最终,建筑不再是老旧别墅,庭院不仅是空间的围合。 不同的材料在自然的环境中媾和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其中时间留下的清晰痕迹反而模糊了时空体验,将现代生活的精致、自然山野的朴素同时带给体验者,从而获得城市中不能感受到的“生活”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