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浚诚老师-活动资讯-陈设中国晶麒麟奖
专访: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浚诚老师

专访: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助理马浚诚老师
文/柳战辉 叶玮
图/杜颐雯

新闻背景: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委员会于2014年4月15日至19日策划举办了晶麒麟华颂艺术颁奖晚会和“在此”——中国生活艺术之国家大剧院展,高水准的艺术颁奖晚会和历时一周的展览和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万余人士参观,引起设计界、艺术界、媒体界的巨大的反响。

4月16日举办的陈设委年会上,中央美术学院著名艺术家、教育家谭平副院长当选为陈设委主任、马浚诚老师当选为陈设委秘书长,这一系列非同凡响的事件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它将对中国陈设艺术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推动作用?接下来两位新掌门人将如何打造陈设委?他们又将给业界带来哪些变化?带着这些问题,FRAME国际室内设计中文版杂志副总编辑柳战辉和编辑一行采访了马浚诚老师。


柳战辉:
您为什么会出任中国陈设委的秘书长,这与您的研究方向和教育经历有哪些关系?

马浚诚:
我与陈设艺术的结缘很早。我是老美院的毕业生,老美院的同学有一种不一样的情愫,因为那时候考美院非常困难,一届一个班只有几个人。91年毕业后我被分在北京城建总公司,我学壁画,这是很好的专业,但早期没有名气不太有机会接到壁画的工作,没办法只能改行。后来和一帮美院的同学成立了台贺艺术设计公司,台贺最开始做的是CI——企业形象的整体设计。

因为心中的艺术梦,在做了十年公司以后我去了英国留学。回来刚好赶上奥运,谭院长希望我帮奥运做一些设计,因此我又回到了央美。这次奥运设计做得非常成功,当时亚军的那个设计是我做的。后来院领导重视,就由我出任了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助理的职务。北京奥林匹克青年营主题雕塑和鸟巢附近的志愿者主题雕塑这两个作品的中标勾起了我回归艺术的心。


我的工作大多在公共艺术这个方向。公共艺术有三个大板块:首先是偏空间的艺术设计;其次是建筑外观、壁画等这些偏平面的艺术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跨界后带来的新型公共艺术;最后是全信息艺术设计,是全景式信息的艺术化表达,它带来了陈设艺术设计和体验式设计这两个新概念。

2011年在798举办的艺术家陈设艺术品邀请展是我和陈设委合作的契机。艺术家不应该只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坐井观天,和陈设委的合作能让公共艺术作品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央美也有提升大众的审美品味和取向的责任,那么和陈设委合作在公共领域宣传艺术设计发展艺术延伸品(陈设相关)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柳战辉:
您怎么看待央美和陈设委的合作?您出任陈设委秘书长之后将开展哪些工作推动陈设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马浚诚:
央美将来会把公共艺术设计作为最重要的方向之一,而陈设艺术设计又是公共艺术设计最重要的板块之一。央美有陶瓷、金属加工和玻璃这些特别好的工作室,这些工作室都需要好的学术平台,而陈设委为搭建这个学术平台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深度挖掘中国传统艺术美学;另一方面能培养大众审美素养。

国内设计行业发展迅猛且后劲十足,目前政府和市场都不吝给予我们良好的设计大环境,这给了我们强大的动力。弘扬传统文化和培养大众审美是目前首要的任务,而教育则是最重要的推手。每年央美都会毕业一批就职陈设艺术设计相关岗位的学生,甚至有一些学生已经进入了设计管理的阶层,这些学生都是推动陈设艺术发展的基石,而央美能做的就是通过教育打磨这些基石。

首先最重要的是搭建一个陈设艺术相关的学术平台并建立专家委员会:通过陈设委的平台和晶麒麟奖项来吸引大量对陈设艺术有兴趣的设计师;同时我在教育部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任秘书长,通过我们教育部的渠道在全国设计教育领域吸收各个设计院校相关专业的老师。通过这个专业的学术平台定期举办中国国际陈设艺术特展,并结合每年的晶麒麟奖获奖设计师的社会号召力和央美的国际影响力扩大陈设艺术在公众间的社会影响力。


柳战辉:
您认为陈设艺术和室内设计之间有什么区别?央美在推动陈设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更注重功能设计还是美学设计?

马浚诚:
我认为人类为了生存建造了一栋房子,为了舒适进行了室内设计,可能觉得少了点东西就增加了陈设品,就这么简单。有些学科本来就是相互渗透的,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只要在空间中可以移动的物体其实就是陈设。没有必要人为地将这两个学科单独分类,硬性的将陈设归类于某个单独的学科是传统的思维方式。

工业革命以后的设计解决的问题是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让更多人享受到设计成果,满足大众需求,此时我们更注重功能设计。但现代设计不同,随着科技发展,在不需要大批量生产也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时,就可以满足小众的需求,这就是设计的发展趋势。设计师既要满足大众功能需求,又要满足个人化的美学需求,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就像现在央美的一些家具、陶艺设计已经开始强调它的审美附加值。

柳战辉:
以您对陈设艺术的了解和它未来的走向,您认为从业者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陈设艺术师或生活美学家?

马浚诚: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师或艺术家需要自身成功的DNA。每个设计师都有独特的专长,每个艺术家想要解决的问题也截然不同,陈设艺术作为一个跨界产物风格更是多样,能决定成功与否的是每个从业者背后的文化和知识结构。

柳战辉:
您认为政府和企业如何去介入陈设艺术的推动与发展?

马浚诚:
设计发展的脉络由手工艺发展到工业设计,随后又产生了创意产业。其实北京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例成功的创意产业,这是因为设计产业内链仍不完整,说白了北京所有的设计产业园区都是打着创意产业的名做着房地产的事。北京真正缺少的是创意产业的孵化带,是设计目标与社会需求接轨的桥梁,这就是政府和企业能起到的巨大作用。只有政府、学校和企业联动,紧密结合社会需求,依托设计大环境的背景构建的创意产业链才是完整的、良性的。